中国定位专家顾均辉评“蹭老式”消费现象对于差异化定位的探究

这几年,一股年轻人“反向消费”之风兴起,他们买老年座椅拐杖、去老年食堂,上老年大学,报“夕阳红”旅行团……提前享受老年生活的风潮不断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波澜。

图片1.png

  依托老年人的经验,模仿老年人的消费习惯,借助老年人的社会资源,实现自身消费需求,这股在年轻人中愈发流行的购物风,被调侃为“蹭老式消费”。为何年轻人会向中老年消费方式靠拢,与中老年群体在消费需求上产生交集?

 

差异化的“省钱密码”

 

“性价比高、理性务实”是年轻人选择“蹭老”消费的主要原因。以餐饮为例,年轻人长期点外卖,不仅生活成本高,健康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,于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在社区助老食堂就餐,卫生有保障,营养搭配更合理,吃过一次的年轻人都表示“太香了”。

 

不难看出,“蹭老式消费”的背后,其实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。他们不再愿意为品牌溢价和华而不实的产品买单,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价值和服务的质量,也更关注自身体验。这一点,刚好与主打性价比的中老年消费业态相契合。

图片2.png

图源央视网公众号

 

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18.7%总数为2.64 亿。当下,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全球各国之首,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,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,注定无法被忽视,相应带来的中老年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。

 

“年轻人蹭老式消费行为,正体现出如今市场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产品、服务、活动都越来越优质。”中国定位专家顾均辉指出,“蹭老式消费”就是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,为年轻人打造了差异化的消费体验,抓住新时代的年轻群体。年轻人逐渐从各种各样的“蹭老式消费”中找到了“省钱密码”和生活乐趣,也树立起了更加理性的消费观。

 

蹭老式消费背后的启示

 

“蹭老式”消费的出现,彰显出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多样性,也表明年轻人获取的信息更为全面,在消费选择上更趋理性。这一现象的出现,不仅对商家的经营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,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。

 

不少商家在探究年轻人的消费需求,以期打造年轻人青睐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。例如推出针对年轻人的慢节奏旅行团,提供健康、营养的“外送套餐”“一人食”“两人食”等产品,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来用餐。

 

尽管很多商家已经作出了调整,但在老年消费业态中给年轻人留席还是非常态,单方面的努力很难满足老少两代人的需求。顾均辉指出,任何行业和品类在理论上都会有高、中、低档的区分,低价的产品不是没有品牌机会,但以追求“极致的性价比”和“让利给消费者”为卖点,会让消费者形成一种消费压力。

 

 图片3.png

 

“商家应该从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出发,多一些体察,进一步满足年轻人的差异化消费需求。”顾均辉提醒,在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,品牌在适应和融合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观念的同时,还必须强化品牌的差异化认知,先去市场上看一看还有哪些空位,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为创业方向。谁能够快速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认知,谁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。